作为个体的雷锋引领了一代青年的精神时尚,成为多种优良品格的代言,雷锋精神作为―种人生理想和崇高憧憬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48年间,中国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变化,从人们的价值观念到生活方式;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尊崇和颂扬,是对雷锋“无私助人,解危济困”高尚品质的高度认同――虽然,伴随时代的进程,对雷锋“干一行爱一行”、“螺丝钉精神”、“一块砖思想”,出现了与曾经的单一信奉所不同的多元解读,但这些依然无损于雷锋的高大形象。
如今,雷锋的名字和形象,已经跨越了国界。事实也正是如此:不管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宗教信仰有怎样的差异,雷锋所体现出的仁爱利他、无私助人,本就应该成为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所倾心赞誉和接受的一种普世价值观。即使在经济发达的西方世界,毫无功利目的地去关怀并帮助他人,不计个人得失地去救灾济难,也同样是一种万众景仰的精神境界。
而在神州大地,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更成为人们自觉的道德追求。2008年初,南方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许多城市的市民自觉行动起来,为受困人员送水、送食品、送医送药,让出行不便的陌生人免费搭车;四川大地震后,无数志愿者将自己的爱心,无私地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灾民;北京奥运、上海世博,数以万计的青年学子用热诚的态度、流畅的交流保证了盛会的圆满成功、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优良风貌。还有献血车旁的义务献血者、社区里的义工、贫困地区的支教青年……他们所体现的,无一不是雷锋精神。
在高新校园,大型活动后的会场,总能看到一些同学手拿工具细心清理;走进中学楼一楼,黑板上大气美观的文字和明快优美的图画相得益彰,提醒师生时刻关注;午间的餐厅,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在轻声知道如何摆放餐具、保持整洁……他们,就是雷锋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很多时候,他们不是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不是榜单上最优异的学子,但他们却时刻用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的理念:有限青春、无限志愿!
于春婷老师应邀与同学们交流
各位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志愿者,我们共同的名字》。
2011年的
雷锋,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他甘当一颗“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都有极不平凡的事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就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大家选举他做班长,他便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的先进集体。他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名。
“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我们的正确选择,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时代青年,我们愿意有所担当。“校雷锋志愿者协会”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自2009年成立之日起,我们的身边就多了这样一群群可爱的形象、忙碌的身影:日常生活中,常见大厅展示的环保倡议;黑板提示的新闻简讯;走廊张贴的导引标语。食堂午餐后,总有匆匆赶往垃圾桶、回收处的“小雷锋”:一句轻拿轻放的温馨提示,一个重新摆放的细微举动,一声小心地滑的贴心话语……使就餐的队伍井然有序,让师生的心间荡漾暖意。金秋体育节的赛场上,有温和提示我们不能横穿跑道的“安全小使者”;有手拎垃圾袋,俯首捡拾跑道垃圾的“环保小卫士”;有始终站在起点和终点,默默守候的“赛事检录员”;更有头顶炎炎烈日,随时抓拍精彩镜头的“校园小记者”……这些无时无刻不陪伴我们身边雷锋志愿者,用热情的服务挥洒出欢声笑语,用甜美的笑容靓丽了菁菁校园。
助人为乐,热情服务;天天志愿,人人担当。2008年8月,奥运会、残奥会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参加两会系列体育赛事以及机场迎候等志愿服务;2009年1月,象征着“国泰民安、志愿爱心、公益实践、和谐先锋”的钟声接连由各界人士和志愿者代表敲响,宣告新的一年到来,也把志愿者的微笑和祝福以钟声传向四方;2010年9月,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共729名青年志愿者陆续奔赴中西部19省96个贫困县的300多所中小学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广大志愿者持续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微笑传递着每个志愿者的爱心。
可见,雷锋离我们并不遥远;志愿者,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名字。热爱祖国,恪守本职,积极地为祖国的发展而发奋读书;帮助同学,解答疑惑,为身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送去一份耐心的指导;抗震救灾,踊跃捐款,用自己的压岁钱为灾区的小伙伴们圆一个小小的梦想;走上街头,义卖义演,用自己的全部劳动所得为承受病痛的孩童捎去健康的祈祷;捐赠书籍,援助弱小,在扉页上写满我们对素不相识的同学们的赤诚祝福;维护环境,弯腰捡拾,还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家乡一片春意盎然……每天的校园生活、假期的社会课堂,都是我们播撒青春与热情的舞台。爱可以传递,善可以激发,以文明之举,兴文明之风,做一个快乐别人、幸福自己的志愿者。
请相信,青春会因我们的付出而更加精彩,生命会因我们的奉献而愈显充实。同学们,请以志愿者的名义彼此相约,让服务的热情、奉献的爱心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不断延续……
文字:孟天娇(部分摘编自《中国青年》);摄影:孟天娇;新闻上传: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