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我校历史学科教学的出发点,依据不同年段学生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作业,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学期历史教研组在七年级设计了手工制作原始聚落房屋模型的实践作业。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制作手工作品,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原始人类生活的了解,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进而实现历史学科对学生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次实践作业将制作的房屋类型确定为原始社会聚落建筑南北方的典型代表:距今7000年前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和距今6000年前黄河流域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学生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原始部落居民习性及居住习惯,自己设计房屋样式,选取适合房屋制作的各种材料,力求健康环保,如:树枝,棕树皮,雪糕棍、黄泥、毛绳,茅草等。
这个实践作业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两个年级共有尽300余名学生热情参与。作品设计多样、创意无限、制作精美。当他们回味无穷的与同学们分享制作过程、表达活动感受的时候,由内而发的民族自信,不断提升的学习能力是参与者们最大的收获。
我做的是干栏式建筑模型,首先我把捡来的树枝截成一段段便于连接然后把一根根截好的小树枝做成一个底座,用了一些截好的粗一点的树枝做成了四根承重柱,又用了一些茅草铺在底座上,能够住起来舒适,不会那么的潮湿,还用了一根树枝做成一根坚固的房梁,做成了一个基本的骨架,本次设计采用驾高式建筑,四根大柱子撑起了整个房子的重量,能够更好地防止大水的侵害,房屋高度离地有一段距离,能够更好地防止潮湿,使房屋不会发霉,能够让人们更好地居住,原始人设计的房屋不仅能够挡风遮雨,还能够防止野兽的袭击。 这次历史房屋制作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让我明白了原始人类的生活。通过本次模型制作,我的动手能力增强,还能够让我了解到原始部落的建筑样式,制作过程是辛苦却有趣的,我收获颇丰。——林东平(七年5班)
制作干栏式房屋模型,使我感受到了乐趣。干栏式房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河姆渡人为了防止野兽夜晚捕食,建造出了一种房屋,除此以外,河姆渡人还能储存水源,制作陶器、玉器,栽培水稻,这无疑不体现了河姆渡人的智慧,干栏式房屋正是智慧的缩影,不仅抵御野兽,还能饲养动物,这就是一举两得的干栏式房屋,这就是勤劳朴素的河姆渡人民。——李佳阳(七年15班)
这个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我做了近三个小时,首先准备好纸盒子,小木棍、筷子、寿司帘,之后用纸盒折出房屋大体的样子,之后用订书器订上,把木棍一个一个用胶水粘到纸盒房屋上,在用四个一样长短的木棍支撑着房屋的四个角,这样房屋腾空就变成了的河姆渡房屋。做一个模型都需要两三个小时,河姆渡人房屋要比我们做的大的多,体现出了远古人类的智慧。通过这的制作,丰富了初中的生活乐趣,也让我们学到了新的知识,提高了我的动手制作能力,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这是我上初中的第一个作品,希望通过自己的想象能创作出自己更满意的作品。——张静仪(七年17班)
历史课上老师讲述了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他们的半地穴式房屋的造型、格局、建筑材料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决定尝试做个小房子,体验一下半坡人建造房屋的过程。我将黄泥、稻草和水混合,和成泥糊,制成一个圆柱体,在相对两侧用小木框镶嵌,制成2个小窗户,在正面用小木框镶嵌开了个门。用6个小木棍制成梁,8根小木棍均匀分布,制成房盖,再将稻草有层次、按顺序编在10根小木棍上,制成后再加以修饰,房屋就建成了。在自己亲手制作中,我能够感受到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建造房屋是多么的不易,又重又长的房梁在当时是怎么弄到房顶,又固定那么牢固呢?我不禁感慨,人类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是多么的丰富、多么的伟大啊!历史的学习增长了我的见识,也培养了我冷静的思考方式,体验和实践能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学习内容的理解。——赵博琦(七年3班)
这次历史活动,让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令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赞叹不已。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但丰富了历史知识,而且对半坡建筑地形地貌有了很深刻的了解。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他们利用温度的特点,建造出了半地穴式房屋。我为有这样聪慧的古代人民而感到骄傲!——徐琬茗(七年14班)
我们现代人居住的房子不但舒适,功能齐全,而且在向智能化发展。距今10000多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定居生活。他们生活的房子和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比,非常简单、简陋,且不安全,但在当时有限的生产条件和建筑能力下,已经算是地道的花园洋房了。留下历史痕迹比较有特点的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生活遗址。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炕,多用木头做柱子,外面铺草或芦苇类的植物。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些就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王一淳(七年17班)
撰稿:梁闯、王贺 编辑:李博 审核:马春娟、李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