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长春市华光街1001号
邮箱:segxxb@163.com
电话:0431-87035666
  • 手机版
  • 公众平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小学资讯小学资讯
高新小学部“音体美读书汇”之九 一乡一愁亦人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者:xiaoxuebu 更新时间:2021-10-21 12:34 点击量:1855

主讲人速写

1.jpg

暑假回乡村小住,发现很多院子竟长满了蒿草。于是,便无端生出许多苦闷来。迎面走来的或是蹒跚的老人,或是素不相识的孩童。青壮的劳力为了生计,都在千里之外漂泊着。山水还是过去的山水,今日的山村却很是颓唐,和我小时候不一样了。在水泥森林中困倦着久了,愈发眷恋荷锄而归的陶渊明。乡村装着我茂盛的童年,城市燃烧着我迟疑的青春。张贤亮曾经描述过陕西作家群,他说陕西作家也住在现代的楼房里,但居室里都垒着炕,打开现代的冰箱门,里面放着的是用罐头瓶盛着的农村酱,他说在陕西作家的精神园地里,城市与乡村是混淆不清的,是紧紧编织在一起的。

早就想请人讲讲路遥,讲讲《平凡的世界》,讲讲一代青年从乡村跨进城市的奋斗历程,讲讲朦胧诗笼罩的八十年代,这片黑土地上长出的清丽的诗句。无疑,孙海老师是不二人选。他本该是城里人,却在特殊年代被父母遗弃在山村。已经长成了乡村里一样的面孔,养父母硬是供他读书,又逆袭回到了城里。他对乡村与城市,对路遥和路遥的作品,比别人更多了些本能的感悟。“我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写诗/母亲在田间捡拾稻穗”,“麦芒刺痛我的双眼/泥泞的鞋子挂在树上/我躺在母亲的坟旁/妈妈啊/告诉我什么是地老/什么是天荒。”在他的诗句中,我们可以大略打探他别样的寂寞。

如今,“抖音”“快手”疯长如山村院落中的蒿草,没有诗歌的今天,是别样的颓唐。

——见石

回望精彩

秋日的清晨带着一丝惬意,音乐教室柔和的琴声又如约响起。在不觉间,音体美读书汇已迎来了第九期,这期带来读书分享的主讲人是高新小学部副主任孙海老师,他与老师们交流的主要内容是路遥和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2.jpg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作者路遥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特别是书中主人公面对挫折坚韧不屈的精神,激励了广大的中国读者。孙老师说,他总是把这本书放在案头,在自己工作的闲暇,总是把这本书轻轻翻开,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作为读者,仿佛自己和作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微妙的联系,好像自己也成了书中的人,也经历了书中的故事。讲述中穿插着对人生的思考,回忆里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跟随着孙老师的娓娓道来,听众们也走近了路遥,走进了那个“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生活。在孙老师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书中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坚持不懈的奋斗,为了改变命运而付出艰辛的努力,看到了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他们总能用自己执着的信念来激励自己迎难而上,不屈不挠。我们也看到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生活的转变,还有在普通生活中的人情冷暖、人性光辉。在这本书中,爱与挫折,苦难与奋斗,顽强与乐观,平凡与伟大,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冲突交织在一起,深刻展现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孙老师还着重向大家讲述了作者路遥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在路遥42年的生命中,饥饿和贫穷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他的命运如同他笔下的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一样挫折坎坷,因为患病,《平凡的世界》这篇小说最后是路遥在病榻上艰难完成的,路遥在生命的尽头把它奉献给了人们。借用书中的话:“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是啊,这本书不知给了多少读者产生过心灵深处的精神共鸣,不知给多少生活在困苦或迷茫中的人带来了面对生活的勇气。而此刻,这本书正滋润着在座的所有老师的心灵,给听众带来一次精神的升华。

3.jpg

一本好书,百读不厌,读一本书,感受一段历程,愿我们在生活中找到面对困难的勇气,无怨地热爱着生活,如夜空中遥远的恒星,平凡而不甘平庸,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做出闪耀的事业。

吉光片“语”

孙海老师的诗

山村
山村在大山深处
一站就是几百年
爷爷花白的胡须
碾成一条毛毛小道
蜿蜒的伏在村前
经年月久
偶尔有雁阵飞过
扑棱棱的翅膀
载不动山里人许多心事
远远的走来一群人
这是山里大吉的日子
唢呐声咽
不知谁家的女子
今夜做了新娘

 

再回村庄

八月的村庄

再也听不见那首古谣

村前的那条小河

一夜干涸

故乡还是村庄啊

为什么

我的眼泪

掉不下来

很多人都去了东山

石头化作了永恒

还是那片土地

再也叫不出乳名

歪脖树已经很老很老

偶尔有只山羊蹭蹭太阳

村子的炊烟站起又躺下

北地里的高粱

被煮成熟饭

麦芒刺痛我的双眼

泥泞的鞋子挂在树上

躺在母亲的坟旁

妈妈呀

告诉我

什么是地老

什么是天荒

不知道你好在哪里

我只知道疼在何处

 

孙海老师的散文

我的村庄

那是怎样的一片土地,没有人知道它的名字,我经常梦见自己,在天上飞,无数次飘飞过的村庄田野,我总能很快的认出,那是我熟悉的村庄,我熟悉你天空的每一片云朵,和挂在头顶的那几颗星星,我突然出现在村子的马路上,迷迷糊糊,只看到自己的黑色的皮鞋从来没有这么闪亮,老屋就在眼前,只能远远的窥望,屋后的大杨树已经很高,那是我小时候栽下的,来来回回走了多少回,我看见自己,正在慢慢的老掉,回到一年一度生生不息轮回中,回到最初的充满幻想与和欢喜的孕育中,如果有来世,我还会从你这里开始,像再长出麦子,玉米和高粱,让你再生出我,哪怕在野地里,在河套旁,我的故乡母亲啊,当我的生命在远方消失,我没有别的去处,我只有回到你这里——房身沟啊!

我没有家,只有故土。


回音壁

瘦弱的诗情

——听孙海老师讲《平凡的世界》随想诗

瘦弱

是大山里回响出的倔强

是草谷堆上绵柔的诗情

偶尔听见毛驴的嘶喊

那是石碾子底下流淌出的生命

就是它

滋养着他快乐的回声

命运

总是在折磨和被折磨间流转

黑土地与黄土地

从来不缺少温纯

平凡的世界里

星星与月亮

汇成山川与江河

瘦弱的身躯

从来都是那个村子里饱满着的热情

在廛市里回望

原来的故事被讲成了一座座孤坟

苦难和拥有

都化成滴泪的乡音

    ——书法教师 孟繁龙

作者与读者之间如果能产生共情,一定是因为有共同的经历。孙海主任深爱路遥的作品,是因为他在路遥的书中看到了自己。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是他生命无法更改的底色,孙主任即使已经离开自己成长的乡村很多年,但他身上仍然保留着质朴和善良的气息。不论是在怎样高压的工作环境下,他仍然会在能力范围内为下属着想。他的工作作风中,从不缺失人文关怀。孙海主任说他和路遥很像,以至于情到深处,让自己哽咽……但是我觉得他与路遥不同:他用温暖与世界相处!

——音乐教师 李晓微

路遥《平凡的世界》在孙主任讲述下让我感受到了平实生活的形形色色,也恰恰是这种写实可以触动平凡的我们,让我们有感、有思、有悟。作家、画家、诗人、科学家……他们都是用了自己的执拗或牺牲了某些生活才创造出更令人振奋、让人感悟的作品,推动人们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孙主任的身影像诗人,他是具有情怀的诗人,他的诗是写给自己的,是写给自己内心的,路遥的书也是写给自己的,所以他们都能够打动他人。

——美术教师 张洪涛

从前听说过路遥的《人生》,却不知道路遥的人生;从前简略读过路遥《平凡的世界》,时至今日,在孙海主任的解读下,方才了解路遥,这位陕西作家不平凡的经历。生活就是如此,有得亦有失。写作的过程对路遥来说是一次漫长的人生孤旅,为此,他曾丧失和牺牲了多少该拥有的生活?但在他这种圣洁的精神劳动当中,又何尝不是充满着充实感和幸福感?也许有人认为这是“自虐”,但对于认定了一个目标,决心走到底,而且不惜青春与生命代价的人来说,这种“自虐”似乎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我认为这不但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精神,燃烧自己,照亮更多人,这是“路遥精神”。

——音乐教师 连欢

听了孙海老师讲述《平凡的世界》一书,再结合孙海老师的亲身经历,感触颇深。平凡的人物,在这平凡的世界,走着平凡的道路,过着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物,在这平凡的人世,有着平凡的梦想,有着平凡的追求;可是奇妙的是,平凡的人物,在这艰苦的岁月,却有着不平凡的精神,有着不寻常的毅力;平凡的人物,在这艰难的时代,却有着过人的执著,有着异人的魄力,深受启发。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但一定要勇于进取,即使忍受着痛苦也要坚持下去,痛苦不是白受的,它使我们伟大。我们要做一个外表平凡,但精神层面不平凡的人,铸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体育教师 宋世亮

早在初中时,便读过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今天,有幸听到孙海老师对路遥先生和《平凡的世界》的解读,事隔多年,脑海里依旧浮现出少平的种种经历,晓霞的自我牺牲,少安的不忘初心,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典型,在偌大的世俗大潮中迎难而上,勇于突破,勇于和困难作斗争。也许,那个时代对我来说有些陌生,但这样的精神食粮又怎能错过。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依旧在不断前行,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平凡的奇迹。其实,我想路遥先生的内心一定有一个浪漫的地方,不然如何写出少平与晓霞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情。我更喜欢“在大水上航船,风不大不小,头发乱飞酒不洒,然后一抬头,看见流星——简直喜欢死”,这样忙里偷闲的浪漫中的平凡。我想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做一个平凡的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平凡的奇迹。人生确实没有意义,但人生有美。梦幻泡影嘛,本来就是美的。感谢孙海老师的分享。

——美术教师 皮欣阳

 



撰稿:郑多     摄影:邢进     图片:李东函     编辑:郑多

审核:邱砚宝、李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