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6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远洋)学校将学科社团纳入课表后,陈杰校长又将2017定为精品课程建设年。建设精品课程是校长领导下的、举全校之力的顶层构建工作。
学期过半,学校在建设精品课程的道路上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呢?今天带你走进
德育精品课程初现
学期初石馨副校长就德育课程总体规划和设想进行解读,并以具体德育课程设想为例,指出“德育课程应注重行为规约、习惯养成的分级与细化,应形成本部门、本年级、本班级具有‘小、实、细’特点的德育课程,既要从活动到课程,也要从课程回归活动,使具有生命力的德育课程对学生生命成长产生内化式的启发。”
依据学校“规范+选择”的管理模式,各部门考虑学生需求、教师专长、可利用的社会资源等因素,设计开发学校规范要求下的、具有部门特色的德育精品课程。
阶段推进会上石馨副校长听取了省二实验(高新、远洋)学校中小学德育(副)主任、大队辅导员和团委书记共12位德育管理者的汇报,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有效推进德育精品课程的建设。
南湖小学部以课程认领模式和活动开展推进课程建设,班主任们按照统一的编写体例完成课程样本,将少先队活动设计成课程,分主题定内容,少先队小干部尝试设计。
南湖中学部按照既定的规划、细化课程要求、制定评价细则、利用环境育人功能、挖掘社会资源、课程内容具化为系列活动、课程实施与日常管理相结合。
高新小学部行为习惯课程建设由规划和统筹阶段进入二次建构阶段;德育创新班会课程已经完成,正在逐步落实;文明公约课程从制定公约、发出倡议再到把关示范逐步落实。
高新中学部以传承落实、整理资料、重新梳理的方式推进《理想信念・审美情谊课程》,以课程核心小组研讨搭框架、年级细化重落实、教导处周评价反馈为流程落实习惯养成课程,借助各级学生会自主进行的微讲座,推进学生自主管理课程建设。
远洋中学部习惯养成课程建设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课程建设有目标且重点突出、课程实施有方案且详实具体、课程效果有反馈且跟进落实;实践课程涵盖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与社会服务方面,定期推出和落实。